【观点】Sakibacho,只有同龄人才是明目张胆的仇恨

郭德纲爆红之后,回首前半生受尽圈内的排挤、踩踏、落井下石,把相声界的一切阴暗化在他的段子里,其中流传最广的有这两句: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;羡慕嫉妒恨。

郭德纲的前半生,给了他丰富的创造素材,不仅仅是相声界,更是整个人世间人性的精华提炼——当然也包括你死我活的足球界。

萨基再一次的上窜下跳,狺狺狂吠,足以把郭氏精髓,重新验证了一遍。

“我和里皮的区别在于,巴乔点球没进,而格罗索进了。”乍一看,是这厮失心疯了,其实,就是这厮憋了一辈子,内心真实的吐露。

只有同行,才是赤裸裸的仇恨!恨!为何2006不是我!

羡慕,嫉妒,恨!唉,怎么让他捞着了!

萨基的所有文章,都不值一提,他这辈子的精华,都浓缩在这一句夹带的私货里。

当然,以他的常识,肯定知道这会引发全世界九级地震的反弹。1994世界杯,是整个世界杯战史上最戏剧性、最动人的悲剧史诗,没有巴乔,意大利连决赛的皮毛都摸不到。点球大战时,意大利头炮巴雷西与巴西队桑托斯都哑了,但接下来巴西队三发全中,而意大利第四发马萨罗不进,轮到巴乔上时,即使射进,巴西还有第五射(当时是贝贝托),也就是说,巴西队还有一个备用“格罗索”!

某种程度上,巴乔的冲天一射,对他个人而言,反而要比射进了更高大。这是一个独自对抗命运,一己之力扛着全队的不屈英雄,在最后关头倒下,亲手终结了他奋斗到最后一滴血的功业。那个定格的画面,冲天一射,如火骄阳下久久伫立的身影,没有比这更扣人心弦,更有震撼力的悲剧之美。

如果巴乔射进了,不论之后贝贝托有没有进,巴乔这一瞬间的冲击力反而将大大弱化。

巴乔才是1994世界杯的最大赢家,巴西队赢得了世界杯,而巴乔,赢得了全世界。

萨基的一切风头,在巴乔的映衬下,都毫无意义,包括他的“技战术”。

而且萨基不敢面对的是,巴乔把他的“技战术革命”变成皇帝的新衣,1994意大利就是巴乔,与“技战术革命”毫无关系,恰恰相反,意大利人的身体素质,美国几乎50度火炉般的地表温度,让萨基那种纯纸上谈兵硬拼身体的“技战术”一下成了戳破的肥皂泡。

1994之后,萨基的执教就不值一提了,1996欧洲杯后二进宫米兰彻底扑街,之后干脆就彻底没市场了。事实证明,这个没正经踢过球的纯理论家,就是个很差劲的教练。他在AC米兰的“技战术革命”没多大用处,真正决定性的还是老贝的金元,为他挖来荷兰三剑客,搜罗到意大利本土最优秀的防线,反正有了优秀球员自然会有成绩,之后的卡佩罗,就用最古板最保守的传统意大利防反,把萨基的“革命”颠覆了个底儿掉,但是战绩却有过之无不及。

萨基恨,恨自己的“技战术”被巴乔一个人夺走了所有的光彩,恨2006的意大利,怎么格罗索就射进了。

至于赶紧找补的文章,“哎呀老夫没有责怪巴乔的意思啦,还是要向巴乔道声感谢啦,你们不知道我们当时有多不容易啦......”只能更加暴露出萨基内心的发虚。

无论如何,“区别是巴乔没进,格罗索进了”是利令智昏下不顾常识的痴人乱语,是羡慕嫉妒恨之下一辈子的自怨自艾。

萨基并不孤单,因为确实有很多同行同样对他人的成功羡慕嫉妒恨,只是很多人没萨基那么脸皮厚罢了。比如2006的输家多梅内克,对意大利就是赤裸裸的仇恨——他执教法国青年队时,数次欧青赛输给意大利,2006决赛,齐达内脑袋一热罚下,特雷泽盖射框,最后格罗索上来一脚定乾坤,更是让他一生对意大利耿耿于怀,这种情绪已经“恨屋及乌”,他当然不敢像萨基“都怪巴乔”那样“都怪齐达内”,只能迁怒意大利。不但仇视意大利,2008欧洲杯上,甚至连意甲球员都不召了——除了资历最老的维埃拉不能不召,再无任何意甲的法国球员,但这并不能阻止法国队还是输给意大利,惨遭淘汰。

仇视,羡慕,嫉妒、恨,是不会带来成功的,同行们无法阻止郭德纲一家独红,萨基的小人内心,也永远改变不了历史。千载之下,巴乔依然光芒万丈,而萨基,只会永远活在自己的阴暗中。

文/京溥

相关阅读:

【新的季节,新的氛围!】

【【观察】尤文图斯打造未来潜力无限的新一代明星工厂 】

  • 意甲
  • 巴乔
  • 萨基
  • 意大利队
  • 1994世界杯
  • 推荐
  • 热门